天津大學“純意念控制”人工神經康復機器人“神工一號”問世
還記得巴西世界杯開幕式上,患有截癱的巴西青年諾平托在腦控機械外骨骼技術的幫助下,為世界杯開球的“神奇”一幕嗎?如今,這一幕在中國天津再次上演。 6月14日,在天津大學和天津市人民醫院共同舉辦的”純意念控制“人工神經康復機器人系統發表會上,因中風導致偏癱的董阿姨只通過“想“,就能”指揮“自己原本無法動作的肢體 “聽話”地完成相應動作,以后甚至能站起來行走、拿東西,直至慢慢康復。天津大學神經工程研究團隊和天津市人民醫院聯合研制的這項最新研究成果將讓不少中風、癱瘓人士燃起重新獨立生活的希望。
“我們給機器人系統起名為‘神工一號‘,取義‘鬼斧神工‘。“該項目主要負責人、天津大學精儀學院教授明東說。“我們不僅要正確、快速解碼腦部信號,‘重塑’中樞神經,還仿生構筑了一條完整的 ‘人工神經通路’,把人體受損的中樞神經(腦部)和周邊神經(四肢)連通起來” 。
?該系統包括無創腦電傳感模塊、想象動作特征檢測模塊、運動意圖識別模塊、指令編碼接口模塊、刺激信息調理模塊、刺激電流輸出模塊6部分。體驗者需要把裝有電極的腦電探測器戴在頭部,并在患病肢體的肌肉上安裝電極,借助“神工一號”的連接,就可以用“意念”來“控制”自己本來無法行動的肢體了。
? 該系統包括無創腦電傳感模塊、想象動作特征檢測模塊、運動意圖識別模塊、指令編碼接口模塊、刺激信息調理模塊、刺激電流輸出模塊6部分。體驗者需要把裝有電極的腦電探測器戴在頭部,并在患病肢體的肌肉上安裝電極,借助“神工一號”的連接,就可以用“意念”來“控制”自己本來無法行動的肢體了。
? ?? ?“將來的‘神工二號’、‘神工三號‘會體積更小,便攜可穿戴。它可以輔助病人完成更多復合精細的肢體動作,推廣至包括脊髓損傷在內的更多患者,甚至實現重癥癱瘓的意念交流。它對大腦狀態的探測與分析、肌骨運動健康的維持和訓練等一系列技術新思路還可應用于一些特殊人群,比如長期在軌的航天員,在我國載人航天計劃中大有用武之地。”明東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