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儀表科技助力‘雙碳’行動”系列科普活動之碳計量和碳中和主題科普講座活動成功舉辦
為貫徹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文件精神和“雙碳”政策,積極為儀器儀表領域的院士、專家等科技工作者搭建科普和科技傳播平臺,提升我學會科普能力,中國儀器儀表學會計劃了2022年下半年圍繞“碳達峰、碳中和”戰略所涉及的低碳工業、綠色交通、節能建筑、新型鄉村、清潔能源五大方向,開展“儀器儀表科技助力‘雙碳’行動”系列科普活動,以提升公眾的綠色低碳、科技節能意識和行動力。
9月23日,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主辦,并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電磁測量信息處理儀器分會承辦的碳計量和碳中和主題科普講座活動通過光明網直播平臺開展了線上直播,活動共吸引了約 70.3萬人次在線觀看。
本次科普講座活動,來自江蘇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朱德省總工針對當前“碳達峰”與“碳中和”情況展開介紹,向聽眾介紹了我國及世界其它國家的各種能源生產和消費以及碳排放現狀及展望,碳中和的實現路徑和碳交易方法,綠色能源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以及企業、團體及公民的節能減排義務和商機。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黎燦兵以《城市微氣象與電力空調負荷的相互影響》為題,向聽眾科普了針對城市微氣象惡化導致空調耗電量激增的難題,介紹了如何通過量化空調排放廢熱加強城市熱島效應,量化電動汽車代替燃油汽車改善微氣象,大幅降低城市熱排放,并間接降低空調能耗。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電磁測量信息處理儀器分會于雷副秘書長主持了本場科普活動。
活動還特別邀請和聯絡了吉林省科學技術協會(以下簡稱“科協”)、湖南長沙市科協、陜西商洛市科協、廣東云浮市科協、陜西商南縣科協、云南省科普資源信息中心等地方科協和部門的協同發布和組織觀看。
本次科普講座讓公眾了解到碳計量與碳中和在生活、工業各領域的廣泛應用,通過節能減排、改善城市微氣象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達到活動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