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交流
2012第四屆國際測試自動化與儀器儀表學術會議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擬于2012-08-8到2012-08-11在中國丹東舉辦“2012第四屆國際測試自動化與儀器儀表學術會議”(2012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est Automation & Instrumentation)。
ISTAI自創建以來,以自動化測試和自動化儀器儀表為國際交流的主題,倡導原始創新, 鼓勵集成創新和應用創新,目的在于將現代電子信息技術應用到工業系統的技術改造和升級換代中去。測控技術和儀器儀表是國家工業現代化的基礎和標志。 我們通常稱其為:是工業生產的倍增器、 科學研究的先行官、 軍事上的戰斗力、 社會活動的物化法官、 重大工程決策的佐證, 具有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我國儀器儀表行業現有規模以上企業3900余家,年銷售額3000多億元人民幣。 我國現有180多所大專院校有儀器儀表和測控技術專業, 儀器科學已經成為一級學科收到了廣泛的重視。分布在全國各行各業從事測試、控制、計量、檢驗、校準的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數以百萬。近年來我們取得了一系列的世人屬目成果, 如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2006年譚久斌的圓度測量,2007年房建成的懸浮陀螺,2008年張廣軍的星光測試儀。國家科學進步一等獎2006年李天初的銫原子噴泉鐘。2007年張鐘華院士的量子化霍爾電阻等。 但是由于我國在基礎材料、 核心器件、 專用元器件和特儲工藝等方面落后于人, 我們目前使用的高端儀器儀表特別是自動化測試系統90%以上依賴進口。 出于政治目的, 掌握核心技術的跨國公司在諸如:頻率范圍、測試速率、 測試帶寬、 分辨率、 精確度及功率等指標上設置重重障礙, 即便賣給我們也是高價牟利。盡管全球經濟危機給國際各大儀器廠商以強烈的打擊, 但同時也為其淘汰過時技術, 投產下一代新產品提供了機會。所以現在測控技術正在迅速向智能化、 網絡化和集成化發展, 如果我們不能迎頭趕上, 差距就會越來越大。
鑒于以上原因, 我們召開ISTAI會議旨在通過邀請國際知名學者到會作主題報告, 邀請國外作者投稿并到會交流, 該國內有關技術人員創造一個學術研討平臺, 提供一個與國外同行面對面切磋的機會。 從而通過這個窗口,了解國際技術發展狀況,開闊眼界。 通過這個渠道,比較我們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搞清奮斗的目標。實現自動化測試和儀器儀表的自動化, 傳感器技術、網絡傳輸與控制技術、時間同步技術等都是我們有待突破的關鍵點。國際標準也都是外國人制定的,我們要深入了解就必須有接觸的機會。
因此我們要通過兩年一次的會議,利用好這個平臺,掌握國際新標準、新概念、新方法、新工藝和新技術。通過參會的代表和我們會議的論文集將其擴散出去,形成產、學、研有機結合,促進利用現代電子信息技術改造傳統工業的步伐,促進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進程。
ISTAI 2012 的大會主題擬為:“應用推動創新,測試成就未來”。“Application drive the innovation, Test achieve the future”。本次大會的主要研討內容為:
1、現代技術綜述與發展趨勢;
2、信號與圖像處理;
3、狀態監測、故障診斷與預測技術;
4、儀器儀表與系統設計應用;
5、傳感器技術與物聯網技術;
6、光、機、電一體化技術;
7、環境監測與安全防護;
8、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