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交流
2012中國國際過程分析與控制學術會議(IPAC2012)第二輪通知
各有關單位:
過程分析與控制技術綜合交叉了過程工程、分析化學、控制工程、系統工程、儀器科學、信息科學、應用數學等學科內容,實現了將化學、物理和生物性質等多變量作為直接參量參與過程自動化生產控制的優化技術,對工業的安全生產、產品質量等發揮著重要作用。
為加強各領域專家學者的交流溝通,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將與8月22-23日在上海世博主題館舉辦“2012中國國際過程分析與控制學術會議(IPAC2012)”,來自美國、德國以及國內外過程分析與控制的專家學者將參加會議。會議采取大會主題報告、專題交流、墻報交流等形式,并同期舉辦“過程分析與控制技術在中國的現狀與前景”小型座談會以及相關分會場研討活動。
大會主要內容:
過程化學計量學;樣品預處理(采樣、純化、富集/濃縮);分離方法與技術;檢測與表征(光、電、磁等);傳感(電化學、光學/光纖傳感、微/納傳感、分子傳感、生物傳感等)成像分析;分子光譜/原子光譜;拉曼光譜/激光/核磁共振;在線色譜、質譜;X射線;無線傳感網絡;過程抽樣;數據采集;過程控制/建模/測量;智能控制及新型控制原理;自動診斷技術;多變量分析及工藝控制
部分主題報告: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PAT推廣官員(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 (PAT) and Quality-by-Design (QbD);Prof. Milton L. Lee(New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Technologies for On-Line Analysis);Prof. Rudolf Kessler(Multi-Modal Optical Spectroscopy–Integrating Knowledge and First Principles in Process Analytics and Hyper-spectral Imaging for Robust Process Control);張嗣良教授(生物發酵過程中過程分析技術與控制的應用);金欽漢教授(Microwave Technologies for Process Analysis and Control)
報告人及報告摘要,詳情參見:http://ipac.antpedia.com/
專題交流:
過程分析與傳感器技術;過程設計與控制策略;過程分析應用技術
分會場研討會:
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在農產品、飼料領域的應用與展望;拉曼光譜技術在現場快速檢測的應用與展望等。
其他活動,詳情參見:http://ipac.antpedia.com/
會議日程:
8月21日 現場注冊
8月22日 大會主題報告、座談會
8月23日 專題交流、分會場研討會
大會論文集:
為增加國內外學者專家的交流機會,大會組委會將編印會議論文集。論文的結構依次為:論文題目(中英文)、作者姓名、單 位、所在城市及其郵編、摘要(中英文)、關鍵詞(中 英文)、正文、參考文獻、作者簡介;如果論文內容可能涉密,請作者主動提交“已通過工作單位保密審查”的證明;投稿時請提交MS Word版本。
會議論文截止時間:2012年7月15日。
投稿郵箱:ipac2012@163.com。
會議贊助:
歡迎企事業單位贊助本次會議,通過此次盛會推介產品。
贊助方式如:展位、晚宴、企業技術交流會等。
聯系方式:
參會聯系人:張莉 010-82800752 zhangli@cis.org.cn
會議贊助聯系人:劉繼紅 010-82800385 training@cis.org.cn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
201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