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檢測儀器及系統研發設計研討會(在線)舉辦
2020年3月19日下午,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主辦的“核酸檢測儀器及系統研發設計研討會(在線)”召開,共有來自相關科研院所、企業的專家學者約40人參加了此次線上研討會。
?
日前,新型冠狀肺炎病毒肆虐全球,截止目前,已有150多個國家,24萬例確診病例。而阻止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最重要的就是“檢測”,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核酸檢測列為除測序外的唯一推薦方法。在此背景下,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組織召開此次研討會,研討我國目前核酸檢測儀器產品技術現狀,以及疫情后,核酸檢測儀器的發展趨勢,以期給相關部門決策提供支撐。
研討會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副理事長、科學儀器學術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劉文清院士主持,南京大學陳洪淵院士,科技部高技術中心劉進長研究員,中電集團首席研究員,重大科學儀器專家組組長年夫順研究員等參加會議,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名譽副理事長吳幼華參與會議并發言。
?
?
(圖左上:劉文清院士 圖右上:陳洪淵院士
圖左下:劉進長研究員 圖右下:年夫順研究員)
研討會邀請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西安交通大學彭年才教授,博奧生物集團總裁助理兼健康技術研究院長王東,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副院長崔大祥教授,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教授、精密測試技術及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段學欣分享相關核酸檢測產品及研究成果。上海科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袁旭軍、融智生物科技(青島)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曉光,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副所長劉勇、大連化物所關亞風研究員、中科院過程所周蕾研究員參與討論,分享觀點。
據介紹,目前WHO推薦的新冠肺炎病毒檢測方法有測序和核酸檢測兩種,測序因成本高、時間長,不能廣泛開展和應用,故核酸檢測成為被各國廣泛應用的檢測方法。核酸檢測流程包含采樣、核酸提取及檢測三個環節,其中采樣和核酸提取均手工操作。目前新冠肺炎病毒檢測被詬病的兩大問題是不夠精準和快速,但基于技術現狀,問題的解決需要技術突破。導致不夠精準,除了采樣問題,檢測試劑盒的研制也很關鍵。據專家介紹,核酸檢測儀器是通用的,不同病毒檢測需使用不同的試劑盒,試劑盒設計包括引物設計、合成酶及反應體系,這也是影響檢測精準的關鍵因素。而不夠快速的原因是,其一新冠肺炎病毒是高污染的,需要分區操作,對操作環境要求高;其二核酸提取需要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士才能進行操作。
針對現狀,與會專家認為,除了進一步提升PCR儀器性能,如升降溫速度,溫度均一性等,一體化、高通量、低成本是核酸檢測儀器未來發展的最為主要三個方向。另一方面,在此次新冠肺炎病毒檢測中,檢測儀器80%左右使用的是進口儀器設備,國家在此方面,特別是涉及到的核心技術應加大研發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