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hddd1"></progress>
<var id="hddd1"></var>
<var id="hddd1"><video id="hddd1"><thead id="hddd1"></thead></video></var><menuitem id="hddd1"></menuitem>
<cite id="hddd1"></cite>
<menuitem id="hddd1"></menuitem>
<var id="hddd1"><video id="hddd1"><thead id="hddd1"></thead></video></var>
<var id="hddd1"><video id="hddd1"><listing id="hddd1"></listing></video></var>
<var id="hddd1"></var>
<var id="hddd1"></var>
<cite id="hddd1"><span id="hddd1"><menuitem id="hddd1"></menuitem></span></cite>
<var id="hddd1"></var>
<var id="hddd1"><video id="hddd1"><thead id="hddd1"></thead></video></var><cite id="hddd1"><video id="hddd1"></video></cite><del id="hddd1"><span id="hddd1"></span></del><var id="hddd1"></var>
首頁 /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2012中國(國際)傳感器創新大賽 (第一輪)

2012-03-02 最新消息

2012 China (International) Transducer & Sensor Innovation Contest(First Announcement)

各地方儀器儀表學會和專業分會、各有關企業、高校、研究所:

中國(國際)傳感器創新大賽是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于2012年主辦的全國性賽事,得到了相關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傳感器技術融合了多種學科和技術,從傳統儀表向各行業擴展,是發展物聯網(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能源)、節能減排、環境保護、食品安全、工業安全、航天航空、生物工程、海洋工程、軌道交通、艦船工程的重要基礎條件,傳感器技術的革新與進步,不僅能夠改善傳感器產業,更將帶動儀器儀表、測試測量、自動化控制及相關領域的全面提升,對國民經濟將產生重大影響和深遠意義。組織2012年中國(國際)傳感器創新大賽的意義重大,請各單位做好組織、宣傳、參賽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 大賽目的
1、 服務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推動儀器儀表及傳感器技術創新和發展;
2、 倡導創新思維,鼓勵原創、首創精神,促進創新型人才培養;
3、 面向戰略性新型產業發展的需要,實現研究成果與產業改造的融合。

二、 參賽要求
1、 作品須具有原創性、前沿性;
2、 作品要與傳感器基礎理論、實現方法、設計理念和工程應用相關,具有實際意義和應用前景;
3、 作品應由高等院校相關專業本科、研究生及指導教師;科研院所和企業工程技術人員以組團方式完成,并由作者單位批準提交。

三、 參賽方法
大賽分設三個類別,以自由命題方式進行比賽。
1、 “創新設想類”:
提交在傳感器原理、技術、設計方面的創新想法、理念、模型等,要求對所提創新設想進行仿真驗證,能對實際工程設計有所啟發。以文本形式提交。
2、 “創新設計類”:
提交各類傳感器的創新設計方案,要求做出能驗證設計目標的實物樣機。以視頻和文本形式提交,進入決賽必須有實物展示。
3、 “創新應用類”:
提交面向實際應用的系統集成創新解決方案,要求仿真或實際驗證系統設計目標實現的量化程度。以視頻和文本形式提交,進入決賽必須有實物展示。

四、 進度安排
1、 正式啟動:2012年1月10日;
2、 參賽報名:2012年3月30日-5月15日;
3、 預賽階段,提交作品:2012年5月15日-5月30日;
4、 作品評審,確定進入決賽的優勝作品:2012年6月1日-7月1日;
5、 公布決賽名單:2012年7月10(暫定);
6、 決賽及頒獎:2012年8月,上海,多國儀器儀表展期間舉行頒獎儀式。

五、 獎項設置
1、 “創新設想類”、“創新設計類”、“創新應用類”,分別評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 三等獎3名,優秀獎若干名;
2、 設立特等獎1名,從各組一等獎項目中產生;

六、 大賽規則
1、 參賽隊伍為企業、研究所工程技術人員以及高等院校在校學生及指導老師;
2、 參賽隊伍必須按規定統一時間參加大賽,提交作品;
3、 參賽隊伍自由命題提交作品,在初賽中根據具體規定交大賽專家委員會評審;
4、 進入決賽的隊伍,需要提供實物演示;
5、 詳細大賽規則將公布在網站上,www.sensorcontest.com, 敬請查詢。

七、 其他說明
1、 知識產權:大賽秉持保護知識產權原則、簽訂技術保密協議。大賽組委會保留解釋權。
2、 鼓勵各單位積極參與,并將制定并給予相應的獎勵措施。
3、 請各單位認真籌備、做好宣傳和發動工作、精心組織好本屆傳感器大賽。

中國(國際)傳感器創新大賽秘書處聯系方式如下:
通信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北河沿大街79號,中國(國際)傳感器創新大賽秘書處,100009
武娟(010-64007711-816);張瑩(010-84050563-810)電子郵箱:sensorcontest@163.com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
中國(國際)傳感器創新大賽組委會
二〇一二年一月六日

附:2012年中國(國際)傳感器創新大賽組織機構名單
2012年中國(國際)傳感器創新大賽組織機構名單
指導單位:科技部、教育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科協、工業和信息化部、發改委、中國工程院
主辦單位:中國儀器儀表學會
承辦單位:上海大學

大賽指導委員會——大賽重大決策監督指導
名譽主席: 金國藩院士 陸廷杰教授
主席: 莊松林院士
副主席: 孫優賢院士、張鐘華院士、葉聲華院士、李同寶院士、王立鼎院士
龔惠興院士、周立偉院士、牛憨笨院士、張乃通院士、楊士中院士
葉志明教授
委員: 褚 健 浙江大學
胡小唐 天津大學
韓江洪 合肥工業大學
王厚軍 電子科技大學
張廣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張文棟 太原理工大學
史紅民 京儀集團
王 巖 北京電子控股集團
吳 鵬 川儀集團
徐洪海 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所
郁光建 E+H公司
王海濱 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
許大慶 上儀集團
金健祥 浙江中控
王健 聚光科技
高明璋 天儀集團
大賽組織委員會——大賽的全程賽事組織安排
主席: 吳幼華
副主席: 劉津西 郭亞文 秦雄文 張彤 朱險峰 費敏銳 徐運忠 李明遠
秘書長: 崔建平
副秘書長: 張 瑩 李 靖

大賽專家委員會——大賽評審標準制定,初、決賽作品評審
主席: 張鐘華院士
副主席:
周兆英( 清華大學)
Kang Lee(NIST)
Kim Fowler(IEEE I& M 分會)
Omar Elmazria(法國南錫大學)
Robert X. Gao(美國美國康涅狄格大學)
張開遜(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
委員:
鮑敏杭 (復旦大學)
曾周末 (天津大學)
陳俊杰 (東南大學)
陳仁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陳偉民 (重慶大學)
戴寶平 ( 傳感器分會)
戴景民 (哈爾濱工業大學)
董永貴( 清華大學)
樊尚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儀器光電學院)
房建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付敬奇(上海大學)
胡成全 (吉林大學)
黃志堯 (浙江大學)
賈 波 ( 復旦大學)
姜 峰 (醫療儀器分會)
金寧德( 天津大學)
靳世久 (天津大學)
孔凡讓 (中國科技大學)
龐士信 (沈陽儀表科學研究院)
彭黎輝 (清華大學)
彭喜元 (哈爾濱工業大學)
石為人 (重慶大學)
宋愛國 (東南大學)
宋光明 (東南大學)
宋宗炎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孫懷義(重慶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所)
譚久彬 (哈爾濱工業大學)
唐文彥 (哈爾濱工業大學)
王 雪 (清華大學)
王俊杰( 南京郵電大學)
王志明(上海大學)
王永清 (河北大學)
文玉梅 (重慶大學)
夏善紅 (中科院電子所)
肖中漢 (專家工作委員會)
徐開先 (沈陽儀表科學研究院)
徐小力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楊 俊 (國防科技大學)
楊建華( 西北工業大學)
袁慎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趙玉龍 (西安交通大學)

爱丫爱丫在线观看视频